央视《新闻1+1》11月2日播出 《爱情,我们依然可以相信!》,以下为内容实录:
(节目导视)
视频:女子复婚为夫捐肝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来源:辽宁电视台《说天下》解说:
为救前夫生命,妻子坚决复婚,为夫捐出三分之一肝脏。
石炳毅 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
说你,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强烈地,要给他捐肝?她说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就是爱他。
解说:
十多个小时大手术,期盼的结果得到了满足,她再次举起拳头,为丈夫加油。
苏丹:
我动不了,就使劲往那边扭,就能看到他。
解说:
为了爱捐肝救夫,这是妻子的选择。
记者:
你觉得妈妈爱爸爸吗?
苏丹女儿:
觉得。
记者:
有多爱?
苏丹女儿:
非常爱,比天空还要高。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爱情,我们依然可以相信!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今天是周末,我们给我们的节目起了一个非常柔软的标题,同时去关注一个柔软的选题,希望看过之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能柔软起来。但是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柔软的关注当中,却感受到了这种柔软具有强有力的一种力量。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一段时间以来,从明星到老板,离婚、分手,闹得很多人又会发出一种感慨,“哎哟,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了。”别,千万别,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分的就有合的,有不相信爱情的理由,但是有更多要去相信爱情的理由。我在这儿绕什么呢,来,看背后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一个新闻。一男一女躺在同一个病房里头,标题是离婚两月,女子复婚,为夫捐肝,因为我爱他。“离婚、复婚、捐肝、爱”,这一系列的关健词构成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十多个小时的大手术,妻子三分之一的肝脏顺利移植进了丈夫的体内。期盼的结果得到了满足,我感觉好幸运,为救前夫坚决复婚的妻子苏丹,在手术清醒之后,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轻轻喊了一声“胜利”。在重症监护室,夫妻俩的眼睛,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尽管只有几步的距离,却只能通过眼神彼此鼓励。
石炳毅 解放军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
这两个人的手术过程是非常顺利,两个人都没有明显出血,两个人都没有输血。
解说:
今天,手术结束已经两天,防止并发症是术后的最关键,苏丹还要等待半年时间,肝脏才能慢慢长回来,目前,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身体虚弱。
苏丹:
能听到,能听到他在说话,但是我动不了,我使劲往那边扭头,就能看到他。
记者:
你看到了吗?
苏丹:
我看到了,觉得挺欣慰的。
解说:
举起拳头为自己加油,也是给对方的鼓励。病房里,还无法交流的这对患难夫妻,凭借肢体语言及微弱的话语声,来判断彼此的安好。他们是一对默契的夫妻,他们也是一对相恋相伴近十年的夫妻,或许到现在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在今年6月选择离婚。离婚两个月,丈夫田新丙被查出肝硬化中晚期,并伴有新生小肝癌,需要尽快进行肝脏移植,可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在309医院就有十个。
杜国胜 解放军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主任医师:
如果他妻子不捐献的话,他可能就等不到这个肝,因为排队的人很多。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这种病非常多,所以从理论上他等不到这个肝源。
解说:
复婚,把自己的肝脏捐给丈夫,这是苏丹得知丈夫病情后的决定。背着田新丙,苏丹自己去医院做了体检,在他的坚持下,复婚及移植所需的手续很快办好,而对于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苏丹之前在接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时的回答是“因为我爱他”。
因为爱情,让苏丹和田新丙的故事经过媒体报道后迅速流传。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地生长…
记者:
以后有什么打算?
苏丹:
就平平淡淡过日子,祝丈夫健康,永远健康。
田新丙:
我希望我以后尽可能去爱她。
主持人:
平平淡淡地过日子,这可能就是那首歌里头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同时有几个细节赶紧告诉您,第一个,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是争得了医生的同意,而且采访两个问题之后就迅速出来了,不会对病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第二个,很多人去关注,两个月之前,6月份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会离婚呢?其实当时是夫妻俩一起在办一个公司,话点话就僵在那了,就离婚了。但是离完了之后,其实俩人还住在一块儿,还继续办这个公司,感情基础还是相当牢靠的。很多身边的人都强调,即便没有丈夫得病的这件事,复婚也是必然的。还有第三点,丈夫也有他非常优秀的品质,非常吸引他的妻子。比如说这次得病之后,仅仅难过了几天,就又能笑出声了,让妻子苏丹觉得,这真是一个爷们,过去十年我就依赖他,今后我还要依赖他,所以要做这个决定。
而且在打算捐肝的过程中,丈夫是坚决不同意的,不但不同意,但是最后爱征服了他。好了,介绍完了这些细节的时候,我们可能对这些故事有一个更加完整和准确的了解。接下来最该连线的是谁呢?您一定希望连线的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师杜国胜,杜大夫您好。可能我们的记者,我们的导播还需要再去跟杜大夫去连一下线,因为我们现在最最关注的是苏丹的身体怎么样,她其实可以供的肝体900多克,但是这次手术只需要了500多克,因此半年后她完全可以复原,那我们就要去关注身体究竟怎么样。
好,马上连线杜大夫,杜大夫您好。
杜国胜 解放军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主任医师:
您好,白老师。
主持人:
杜大夫,第一个问题,从妻子的角度来说,她这回捐了五百多克的肝,半年以后复原之后是不是会对身体一点影响都没有,还是怎么样,您给观众朋友介绍一下。
杜国胜:
这样的,半年以后基本上这个肝脏能够长到原来那么大小,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主持人:
这是非常好的消息。第二个是关注丈夫,从现在的情况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未来的生命之路和健康状况会是什么样?
杜国胜:
像正常人一样过着生活。
主持人:
就不会有影响?
杜国胜:
而且现在一切都在康复之中,比我们预想的都要好。
主持人:
这太好了。另外一个大家关心,大家可能从其它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了解的常识配型等等,虽然在妻子给丈夫捐肝的过程中,爱是重要的动力,是不是也存在着运气的成份,他们之间没有做检测的时候,血型各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这些运气恰巧合适?
杜国胜:
对,他们之间非常吻合,而且妻子的肝脏就是从生理上长的,就是为爱人准备的。因为她一半的肝脏,很多都非常好,都是我们理想中的这个肝脏。
主持人:
就是爱的背后,其实有非常重要的是这种科学的铺垫,包括也有一些运气的成份,但是这可能就是爱的力量吧。做这样的一个手术,杜大夫,对您来说是否也会有一些情感的这种波动和影响?当然,我说的不是在做手术的时候。
杜国胜:
是,在术前,我也被他们的爱深深感动着,所以说我也希望他们能好,而且虽然有一些压力,但是我相信他们会好起来的。
主持人:
杜大夫,在您以往的经验当中,因为从伦理委员会的角度来说,它必须要求的是要么是夫妻之间,要么是直系亲属,要么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等。在你做过的很多手术里,这几种哪种做得比较多?
杜国胜:
父母捐给孩子的比较多。
主持人:
就是夫妻之间的互相捐,其实并不容易是吧,并不仅仅是爱。
杜国胜:
并不容易,因为血型比较相配才能够互相给,像夫妻之间。
主持人:
您说,杜大夫。
杜国胜:
像夫妻之间,很难,有的时候像他这种完全是一种巧合,虽然是一种巧合,但是像你说的,爱的背后它有科学的铺垫。
主持人:
杜大夫,最后一个问题,相信也是大家关心的,夫妻俩什么时候可以双双把家还呢?
杜国胜:
对于苏丹,他的妻子来说,应该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对于田新丙,估计二十天到一个月就可以安康地出院。
主持人:
时间都不长,大家也一起会祝福他们。最后杜大夫,其实特别想说的是谢谢您,因为正是您和周围的你所有同事的十个多小时的手术和前前后后共同的这种忙碌和之后的继续关注,让爱的这种传奇包括故事,可以以最完满的结局呈现大家面前,谢谢杜大夫。
杜国胜:
谢谢白老师。
主持人:
好,再见。其实在关注完夫妻俩之后,我们还要把这个视角关注到一个更大的领域,想想看,苏丹在他们的家中是一个独生女,而且她的父亲身体又并不是很好。但是当女儿做出决定,要为自己的丈夫,而且是几个月前离婚,而且要通过复婚的方式为他捐肝的时候,老两口几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同意的决定,这并不容易。来,继续关注这一故事。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32岁的苏丹面对前夫严重肝病随时可能恶化的危险,面对奔波各大医院都被告知肝源短缺的结果,决定义无反顾捐肝救夫。“我要不这么去做,心里不踏实。”简单一句话的背后,苏丹首先要解决的是合法身份,因为只有满足了直系配偶的要求,她才能成为活体肝供者。而这也意味着,虽然配型已经成功,她也必须要说服丈夫和自己复婚。
田新丙:
做一台手术还发生意外,何况同时做两台。
记者:
您是不想让妻子冒这个险是吗?
田新丙:
嗯。
解说:
丈夫因为担心而拒绝器官捐献,但苏丹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为此,她背着田新丙自己去医院做了体现,体检报告合格后,她拿着体检报告,站在田新丙的面前说,我符合捐献条件,只要复婚就行。同时苏丹的父母也跑到医院,帮助劝说这个前女婿。
陈丽娟 苏丹母亲:
我说咱们都是一家,亲人,谁也离不开谁,是不是,苏丹既然作出这种抉择了,我们当父母的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支持她,我们支持她。
解说:
整整两个星期的反复劝说,田新丙终于决定尊重苏丹的选择,随后,捐肝救夫进入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程序。8月31日,第一次伦理审查,考虑到供体的风险,有专家投下了否决票。
记者:
第一次不同意的有几票?
石炳毅:
8比4。
记者:
有4票不同意是吧?
石炳毅:
是。
解说:
伦理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审议没有通过,院方通知了苏丹。
石炳毅:
她哭了,她不只一次地哭了,她给我们写了一封长信,给院长写了一封长信,同时要求我们把这封信转达给卫生局,她一定要坚持。
解说:
孩子天真地问我,“妈妈,我能给爸爸捐肝吗?”在这封苏丹写给的院长的信中,除了陈述女儿对父亲的感情,苏丹还回忆起两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苏丹说,她仍然喜欢着那个不吸烟、不喝酒,几乎爬遍北京大山的田新丙,那样的田新丙给了她热爱生活的理由。“我已经习惯了依赖你,没有你的陪伴,我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一再坚持的苏丹,一个月后,获得了第二轮伦理审查的机会。会场上,苏丹急迫地表达着自己的愿望。
石炳毅:
最后问她是第二次论证会的时候,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强烈地要给他捐肝?她说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就是爱他。
解说:
苏丹对丈夫坚定的爱,打动了所有的人,而对于医生来说,还需要考虑手术的风险。
杜国胜:
她说我很相信你们,我也相信(有)风险,既然我能够相信你们,我就有承担风险的义务。
记者:
那后来的投票结果是?
石炳毅:
全票通过。
记者:
你觉得妈妈爱爸爸吗?
苏丹女儿:
嗯,觉得。
记者:
有多爱?
苏丹女儿:
非常爱,比天空还要高。
主持人:
孩子是幸福的,“比天空还要高”,真可以当成另一个标题了。还是要给大家陈述一个细节,为什么伦理委员会要去管这件事呢,因为在移植的过程当中,是要求“要么是配偶,要么是直系亲属,要么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免得这个过程中出现金钱交易或者其它的一些因素,所以要由伦理委员会来把控。可能正是由于过去像妻子给丈夫捐肝的事并不多,而且是在离婚之后,为什么要捐肝呢,是不是丈夫家有钱,然后逼迫她,或者说是这种金钱交易等等,所以伦理委员会的谨慎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们最后也是被爱所完全地信奉了,所以全票通过。
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的其实也是这个事件当中非常感人的一个人物的代表,那就是苏丹的母亲陈丽娟,她代表的是老两口,陈阿姨您好。
陈丽娟:
喂,您好。
主持人:
孩子要捐肝给自己的丈夫小田的时候,您跟叔叔有没有犹豫过,因为这还是有风险的?
陈丽娟:
这个问题,当时孩子跟我说的时候,不是在商量,只是好像她做出决定以后通知我,就是好像说,跟我说妈妈,我想给小田捐肝。完了呢,当时我听到女儿跟我这么说完之后,我这个心里就是咯噔一声,因为我是当妈妈的,这女儿是心头肉,所以我就犹豫了片刻。
主持人:
但是为什么您跟叔叔很快地又坚决地站在了女儿的身边,甚至要替她去做工作,去说服小田?
陈丽娟:
因为我的女婿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特别孝敬老人,我觉得我的这个女婿,他真是一个好女婿,我们把他当成儿子,他是孩子的一个好爸爸,他是孩子的好爸爸,是苏丹的好丈夫。所以当女儿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因为我很敬佩我的女儿,我认为我的女儿是在救我的儿子。所以我当时就定准以后,就是稍微停顿了一会儿,打来电话之后我就说妈妈支持你。
主持人:
但是阿姨,你跟叔叔都有没有去了解这个手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陈丽娟:
当时的时候,就是说没有了解,不太那啥,对这个风险的认识不够。等到开伦理会之前,宋大夫把我们这些家属叫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就是说把这个病的风险,种种的都跟我们说了。当时说完之后呢,我们就做好了两种打算,一种就是手术成功,这是我们所期待的,这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第二种,就是手术出现了意外,孩子下不来了,就是说是,我当时就想,这是最坏的打算,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后来我就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就会把她的孩子,就是小外孙女抚养成人。
主持人:
谢谢您,阿姨,时间的因素我们就先说到这里,但是为您这两种选择都接受,我们要向你们老两口致敬,也为刚才环绕在你身边的小外孙女问声好,她真够幸福的。
好,接下来其实让我们相信爱情的不仅仅是刚才这个同甘共苦的故事,再去一个大山里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说:
爱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去世,享年87岁。而留下的一段传奇爱情也再次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网上有网友送行,现实有大家讨论,天梯依旧存在,可供后人缅怀。
田思进 重庆台记者:
在驱车两小时和步行半小时之后,我们现在是来到了中山镇长乐村的罗家沟,在我身后这个就是被当地人称“半个头”,这也是“爱情天梯”所在的地方。
解说:
1942年,江津中山镇的徐朝清做了新娘,十年后,丈夫不幸病逝,留下了四个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此时,年轻的刘国江向她伸出援手,默默帮她劈柴挑水、耕地种田,久而久之,两人相爱。然而,因为刘国江小徐朝清十岁,女方又是一个寡妇,他们的爱情在当时被视作大逆不道。无奈之下,两个人只能离开村庄,带着四个孩子来到了荒芜人烟的搭讪,建屋筑巢,从此告别喧嚣。
然而,当徐朝清思念娘家时,当孩子们要走出大山时,如何于深山老林间,开辟出一条通往外面的道路成了刘国江最大的难题。于是在上山三年后的1954年,刘国江开始砍树割草,挖沟排水,开山劈石,修建台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春勃发的小伙子,到两鬓苍苍的老人,在大山的深处,用最原始的铁锹、铁凿,刘国江硬是修筑起了一条长五六公里,六千多级的石阶。
2005年,几名户外探险队员发现了这段爱情佳话,并公诸于世,而这道一眼忘不到头的石阶,从此也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爱情天梯”。
刘国江:
每年都要修一两阶,连秋天时间都尽量要修,不修的话就是溜的,就把这些青苔全部都要铲光。
徐朝清:
他也说话算话,他也没有变心,他还是对我一切都好。
解说:
近年来,随着这段旷世奇恋为更多人所知晓,开始不断有人上山探望这对隐居了半个世纪的恩爱夫妻,他们犹如朝圣者一般,攀登中满是虔诚。
游客:
像他们老一辈,那种爱情那么传奇的人,而且很执著的人,现在是非常非常难得了。所以我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找他们那一份爱。
解说:
五年前,刘国江老人过世,五年后,徐朝清老人离开,而两个老人的故事,则变成一段又一段文字,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回忆。
主持人:
专栏作家魏英杰写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在一个小三上位,商学院成婚介所的年头,那些私守一生,相依为命的故事更让人感到温馨。”这可能就是今天接连两个爱情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可以相信爱情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和社会背景吧,但是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我特别想说的是这样的一段话,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分手或者离婚,你就打算不相信爱情了,其实,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你把握住自己的眼前,真正地去爱你正在爱的人,那么你就完全可以相信爱情,并且给更多人信心。